Press Releases

Russia announced a clampdown on Chinese cars!

据俄媒报道,俄罗斯工业和贸易部长安东·阿利哈诺夫在国务院会议上宣布,将对来自中国的汽车实施更为严格的认证和审查措施。他特别指出,有三个未具名的中国汽车品牌存在严重缺陷,根本不允许上路。

阿利哈诺夫表示:“中国汽车制造商正在积极渗透我们的市场。为了恢复市场平衡,工贸部正在逐步调整回收费,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更严格的认证工作,特别是在检查汽车合规性方面。”他进一步透露,工贸部已经对卡车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发现三个中国品牌的卡车存在重大缺陷,这些车辆被严禁上路。

紧接着,俄罗斯联邦技术法规和计量局也迅速采取行动,发布消息称,基于严谨的检查结果,该局决定暂停对中国汕德卡SX3258卡车的车辆型号批准,并暂停其在俄销售。原因是这些车辆不符合噪音限制、后部防撞和侧面防护等方面的强制性要求。该局已要求制造商制定车辆召回计划,并暂停相关卡车的销售。

这一举措被视为俄罗斯对中国汽车强势进入其市场的反制。在全球汽车产业棋盘上,各国市场的动态反映着政治经济的微妙变化。近期,俄罗斯对中国汽车实施更严格的认证审查,背后涉及市场竞争、产业保护等多层面的博弈,给中国车企带来了诸多挑战。

然而,从数据上看,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上表现强劲。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585.9万辆,同比增速达19.3%,蝉联全球汽车出口第一大国。其中,俄罗斯再次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最大市场,出口量增长了30.5%,累计销量超过100万辆,出口金额达到152亿美元。

俄罗斯方面此举背后原因

从产业保护角度看,俄罗斯本土汽车产业在面对中国汽车品牌的强劲冲击时处境艰难。本土品牌如拉达,在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的情况下,产量持续下滑,部分工厂甚至面临停产危机。为了重振本土汽车产业,俄罗斯政府通过加强对中国汽车的审查力度,为本土企业创造缓冲空间。

多年前,俄罗斯市场就对中国汽车敞开大门,但真正大规模扩张始于俄乌冲突后。西方车企撤离,中国汽车品牌迅速填补空白,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极大冲击了俄罗斯本土车企。中国车企凭借低价、先进技术和高性价比,赢得俄罗斯消费者喜爱。然而,中国汽车快速渗透也引发俄罗斯政府对市场失衡的担忧,涉及本土车企压力、国家安全和经济独立性等层面,促使其采取严格审查措施。

俄罗斯对中国汽车严格审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土汽车品牌在技术更新和生产能力上困难重重,而市场需求依旧强劲。中国车凭借优势占据大量份额,本土车企压力巨大。同时,俄乌冲突后,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紧张,面临经济封锁和制裁,迫切想加强本土产业保护,减少外部依赖。在此背景下,政府既要推动本土产业复苏,也要对过度依赖外国产品,特别是中国商品进行“纠偏”。

中国车企 面临挑战

对于中国车企而言,这带来了多重挑战。首先,严格的认证程序增加了在俄生产和销售成本,可能使单车成本增加8%-10%。同时,认证延迟会延长生产周期,加剧库存积压,影响现金流和运营效率。其次,俄罗斯政府对中国汽车的质疑可能引发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信任危机,损害品牌形象和市场份额。最后,俄罗斯市场需求和标准与中国不同,要求汽车技术进行改进,并且要求外国车企本土化率超过60%,这对多数车企来说困难重重。

尽管面临挑战,但俄罗斯反制措施能否遏制中国汽车增长仍存疑。本土车企困境难改,市场缺乏有力竞争者填补空白。此外,俄罗斯经济形势不佳,高通胀、卢布汇率波动、消费低迷加剧市场不确定性。预计2025年汽车市场可能下降15%-25%,中国品牌也将面临复杂市场环境。

从产业保护的角度看,俄罗斯本土汽车产业在与中国汽车品牌的竞争中陷入艰难困境。政府加强对中国汽车的审查力度,旨在给本土企业争取缓冲空间,助力本土汽车产业重振旗鼓。在俄罗斯经济整体向好的大背景下,汽车市场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走向对经济的持续增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此次对中国汽车的审查事件只是俄罗斯在经济新形势下对汽车市场进行调整与布局的一个缩影。未来,中俄在汽车领域的博弈与合作将如何影响俄罗斯经济的发展轨迹以及全球汽车市场的格局,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en_USEnglish